最新公告

综合资讯

更多>>

热门文章

公务员好找,速录师难求

来源:admin 栏目:综合资讯 发布时间:2008-02-16 17:12:35 阅读:1634

巨大的反差 公务员好找,速录师难求

  听说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报名已落下帷幕,一些岗位的应征者居然是录取名额的5000倍!回想起报名第一天遭遇的网络大堵车,这个结果真的是一点也不是人奇怪。

  令我感到震惊的倒是某些岗位的“无人问津”,例如:中共中央办公厅招1名速录师,符合条件的报名者仅仅有3人。3:5000,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!我不禁要问:为什么在这个大学生倍增的时代会出现公务员好找,速录师难求的局面呢?

  在网上搜索“速录师”能够得到将近百万个结果,而搜索“速录”更是能够得到将近400万个结果,这“速录师”似乎不应该是一个“冷门”;何谓“速录”?国家职业标准中对“速录师”的定义为:“运用速录机设备,将语言信息实时转换为文字,并生成电子文本的人员”。

  从这里不难看出,这个速录师是一个“技术活”,要熟练操作“速录机”,还要同步记录语言,这是一种特殊的专门技能。能够掌握这项技能,真的很不简单。这么一看,没有人应招速录师,也真的再正常不过了。原因谁都明白:大学里对教知识从来都是非常重视的,不注重培养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,这是我们大学教育的现实;而大学生们往往也仅仅是获得了一个文凭和学位而已。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职场人,是否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,恐怕只有大学生们自己最清楚。

  但是,这仅仅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种扭曲的“正常”。一个堂而皇之列入执政党办公厅人员目录的职业岗位,在全国范围内招考,仅仅有3个人符合报名条件,至少说明我们的教育与实际之间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反差。相比之下,其它一些岗位出现了5000人争一个职位的“热潮”,这又怎么能够说是“正常”的呢?

  古人曾经感叹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要是古人有识“速录师”的“伯乐”,在今日,也会慨叹:空有伯乐而速录师难求矣!从没有发现千里马的伯乐,到没有能够被发现的特殊人才,这又是多么巨大的反差。造成这些巨大反差的原因,无外乎有以下几点:

  首先,知识结构不合理。我们在大学的时光,几乎都被各种各样的课程和考试占据了,而学得这些知识,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,仔细想想,有多少真正是工作中需要的呢?我们各个专业之间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差距呢?难怪会有5000人蜂拥而至争抢1个没有特点的职位,而需要专门能力的职位鲜有报名者,速录仅仅是其中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而已。

  其次,教育观念老化。我们的大学教育,仅仅考虑学生应该学习多少课程,凑够多少学分,规定一些规章制度,设立一些门槛,组织一学期两次的大考,最后象征性地论文答辩,达标的发证书;我们的学子们呢,很少考虑工作问题,拿到文凭是最重要的,就算什么本事也没有,有个大学文凭,就业问题自有国家操心!这一教一学配合得是多么默契啊!

  第三,以证书代替真正的技能。重知识,轻技能,这已经是我国大学教育长期以来的状况了。其巨大的惯性居然能够把技能“异化”为靠学习一些知识就可以获得的证书,这真成了一大奇观!就以秘书为例,众所周知,速记能力是秘书必备的,然而,国家的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,根本对速记能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要求,在答题时也仅仅就占了几分,不要这些分,照样得证书。速录更是如此,不肯真正下功夫去训练,自然不会真正具备速录技能,难怪国家真正需要有速录能力的大学生却应者寥寥。

  第四,专业及专业课程设置极不合理。何为专业?专业,一般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,是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。社会分工理应成为专业设置的根据,而学校往往缺乏对社会分工情况变化的敏锐把握,更不要说预先“生产”“适销对路”的毕业生了。职业的劳动特点才是专业课程的基础,可学校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了“劳动”二字,放弃了以让学生掌握劳动工具为目的的专业培养的根本目标。

  其实,单单从速录本身来说,这些年,各种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,采访;最近两年又连续获奖,被称为“百姓身边的国家科技大奖”;还被国家级专家评定为“国内首创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”;在新闻联播、发布会转播、甚至影视节目中都经常能够看到速录师的身影……这些,难道学校就不知道吗?以笔者看,是没有把这项先进技术放在心上,没有抓住信息社会的脉搏,没有感受到这样技术对于办公的重要性。要不,这么重要的党政机关的如此令人瞩目的岗位,怎么会虚位以待呢?

  由此看来,这巨大的反差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,希望方方面面从中真正吸取教训,让这样的反差越来越小,也越来越少!